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管理学院研究团队获批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 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及健康效用算法体系

发布日期:2021-10-22

  9月26日,“聚焦中医药评价技术 助力中医药决策顶层设计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及其积分算法效用体系发布会在京隆重举办,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所承办。

  

  

  

  会议发布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该量表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所所长朱文涛教授团队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山东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发的我国首个基于中医理论框架、健康观和中国人群健康偏好的,可以用于测量健康效用值的生命质量量表——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hinese Medici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CD-11D)。该量表研制项目在2019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专家共识)立项审查会上经与会评审专家审核全票通过,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2019年10月16日发布立项公告),经两年开发研制,于2021年正式完成。量表包括行动与生活自理(HD)、食欲/胃口(SY)、大便(DB)、睡眠质量(SM)、精神(JS)、头晕(TY)、心慌/心悸(XH)、疼痛(TT)、疲劳/疲乏(PL)、烦躁易怒(FZ)、焦虑或沮丧(JL)11个条目及一套健康效用算法体系组成,可用于一般人群及中医药干预人群生命质量(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测量。

  生命质量作为患者报告健康产出评价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被临床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采纳。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药卫生资源,是当代中国特色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医药学者在认识自然、认识生命、防治疾病与卫生保健活动中原创、应用、传承、发展的医药学体系,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药干预健康产出的客观体现尤其重要。当前,中医药干预健康产出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室指标、疗效指标、终点事件指标和中医证候指标,这些指标对中医药健康产出患者报告结局体现不足,基于患者报告的中医药干预健康产出被低估。生命质量的理念与中医整体观具有一致性。在中医药干预下生命质量评价过程中,现有的国际通用型生命质量量表虽在国内应用广泛,但量表条目不能充分反映中医药干预健康产出,且没有基于中国人群所构建的健康效用算法,对中医药干预下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价难以充分体现;国内普适性中医生命质量量表多从中医证候、症状角度研制,量表条目中多用证候表达,用词中医专业性强,患者不能够很好的自行判断,不适合作为患者报告结局进行评价,普适性程度较低,且尚无效用积分算法体系,与国际上基于偏好的生命质量评价体系难以有效对接。。因此,以中医理论和中医健康观为指导思想,研制基于中国人群的健康偏好的、能够客观评价中医药干预健康产出的生命质量量表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行业标准(T/CACM 1372-2021)是对中医健康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和普适性生命质量量表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医药干预产生的健康产出可能被低估的问题,可成为中医药卫生技术评估中生命质量评价的测评工具,标准的发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及健康效用算法体系》既可适用于评估接受中医干预人群健康生命质量状况,也可用于测量一般人群生命质量,可作为医疗机构临床决策部门、卫生经济评估机构、卫生政策制定及决策机构、科研机构和新药注册研发机构进行研究对象生命质量判断的依据和生命质量健康效用的测量工具。

  发布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孙永章副秘书长主持。世界中联中医药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中国中药协会、北京医药卫生经济研究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有关领导和参会专家共同启动了量表的发布仪式,线上、线下参会嘉宾共同见证了CQ-11D的发布。该发布会受到新华网、科技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标准的发布,弥补了现有生命质量量表在中医药治疗疾病方面适用性不足的问题,使得中医药干预患者所获得的生命质量得以更充分体现;在未来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卫生技术评价过程中,可以以该标准为基础,做好中医药评价,做好中医药传承,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更大作用,让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认同中医,为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所

  审稿:王慧、李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