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介绍

闫永红

发布日期:2020-05-26

  

  

  闫永红,女,出生于1967年3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医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者。主要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中药质量评价等。

  E-mail:lxdyyh@yeah.net

 

  1. 学习与工作简历

  时间

  单位

  任职

  2008.5~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2002.1~2008.4

  北京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1994.9~2001.12

  北京中医药大学

  讲师

  1991.9 ~ 1994.8

  北京市中药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2015.5~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处长

  2009.4~2015.4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副处长

  2006.4 ~ 2009.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鉴定系

  副主任

  2002.9~2006.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博士(医学)

  1988.9~1991.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硕士(中药鉴定学)

  1983.9~1988.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学士(中药学)

 

    2.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学分会 副主委兼秘书长;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鉴定分会 委员;

  甘肃省教育厅“飞天学者”讲座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河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等评审专家;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中国中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专家。

 

  3. 研究方向

  高校课程与教学论、大学课程教学法、中药质量智能评价等

 

  4. 承担主要课题(2014-2019年)

  (1)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负责人(研究进行中);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访谈调研,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3)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立项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4)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教学),人才培养共建教育教学项目——基地建设,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5)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6)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中药鉴定学,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形态特征、药效物质及药理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电子鼻建立苦杏仁“走油”预警机制及质量实时监测系统,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8)横向课题,崔氏速效损伤灵原料药质量检测与药膏制备工艺研究,课题负责人(研究进行中);

  (9)横向课题,电子感官技术在阿胶及其原料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课题负责人(研究进行中);

  (10)横向课题,电子感官技术在安宫牛黄丸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课题负责人(研究进行中);

  (11)横向课题,崔氏速效损伤灵改进型药膏质量标准及临床药理研究,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5. 主要研究成果/代表论文(2014-2019年)

  5.1  主要获奖情况

  (1)2018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2项: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2)2017年获北京市讲课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共4项: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

  (3)2016年获大学教学成果奖共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4)201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岐黄奖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指导老师”;201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岐黄奖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指导老师”。

  5.2  主要教学教育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1)《中药商品学》(十三五规划)(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立项;

  (2)《中药材商品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3)《中药鉴定学专论》(十三五规划)(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4)《中药鉴定学》(十三五规划)(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

  (5)《中药鉴定学》(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6)《中药鉴定学》(大学自编特色教材)(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

  5.3  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50余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70余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篇。

  英文(SCI、EI)

  (1)Study on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n-volatile Components in the Water Extraction from Amomi Fructus Based on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and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0(SCI,通讯作者)

  (2)A novel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magnolia bark using electronic nose and colorimeter data with multiple statistical algorithms,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2020(EI,通讯作者)

  (3)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oots of Wild and Cultivated Mirabilis himalaica (Edgew) Heim Based on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Using HPLC Fingerprint,Evid-Based Compl Alt,2020(SCI,通讯作者)

  (4)Organoleptic Evaluation of Amomi Fructus and Its Further Background Verified via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GC Coupled with E-Nose,Evid-Based Compl Alt,2018(SCI,通讯作者)

  (5)Is it possible to rapidly and noninvasively identify different plants from Asteraceae using electronic nose with multiple mathematical algorithms?,J Food Drug Anal,2015,(SCI,通讯作者)

  (6)Rapid identification of Asteraceae plants with improved RBF-ANN classification models based on MOS-sensor E-nose[J]. Evid-Based Compl Alt,2014(SCI,通讯作者)

  (7)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rom Zingiberaceae family using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ascade classifier based on response signals from E-nose,Evid-Based Compl Alt,2014(SCI,通讯作者)

  (8)Quality control of Lonicera japonica stored for different months by electronic nose,J Pharmaceut Biomed,2014(SCI,通讯作者)

  中文(教育教学方向)

  [1]翟双庆,焦楠,闫永红,谷晓红.疫情 “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4:28-31.

  [2]姜姗,闫永红,林燕.临床特色模块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2):1505-1506.

  [3]姜姗,林燕,闫永红.以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中医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9,38(06):47-49.

  [4]张子龙,马长华,窦津晶,谭鹏,闫永红,倪健,雷海民,王运丽,吴清.中药学专业教育教学发展60年回顾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8):130-133.

  [5]田润平,宋萌,闫永红,翟双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 运用“五课”构建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03):94-96.

  [6]姜姗,林燕,闫永红.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45-47.

  [7]王娟,林燕,焦楠,闫永红,陈金凤,谷晓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讲座项目实施效果初步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8,31(10):32-33.

  [8]姜姗,林燕,闫永红.加强实验室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意义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22-24.

  [9]武夏夏,郑思思,陈光耀,张夏天,夏晶,闫永红,郭凤英,罗祥云.基于CBL教学法的医学慕课辅助网站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8):49-53.

  [10]韩爱庆,李中峰,罗祥云,闫永红,刘仁权,文占权,刘敏.基于微信的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8):56-58.

  [11] 姜姗,林燕,闫永红,张子龙,王英姿.中医药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4):33-35.

  [12] 姜姗,林燕,闫永红,王英姿.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1):20-22.

  [13] 张冰,林志建,闫永红,罗祥云.基于慕课建设的课堂教学变革思考[J].药学教育,2017,33(05):56-59.

  [14] 王娟,赵慧辉,焦楠,闫永红,田润平,王伟.基于胜任力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7,30(03):69-71.

  [15] 闫永红. 中医药教育要教学生明“道”精“术”[N]. 中国教育报,2016-12-27(001).

  [16] 黄炜,闫永红,谷晓红.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管理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23):1-2.

  [17] 张子龙,倪健,闫永红,邢丹,窦津晶,王运丽,吴清.高职中药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3-7.

  [18] 谷晓红,闫永红,林燕,高颖,刘铜华.坚持传承创新促进医教协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03):7-11.

  [19] 王娟,焦楠,吴宇峰,闫永红,谷晓红.基于专业导读理念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9):18-19.

  [20] 姜姗,闫永红,林燕,翟双庆,彭莲.非医专业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刍议[J].中医教育,2014,33(06):26-28.

  [21] 杨瑶珺,闫永红,张媛.提高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4,30(01):33-35.

  中文(中药鉴定科研方向)

  [1]拱健婷,赵丽莹,徐东,姚月保,刘玢清,邹慧琴,闫永红.苦杏仁走油过程中外观性状、活性成分和酸败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J/OL].中国中药杂志:1-9[2020-05-07].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00424.305.

  [2]拱健婷,赵丽莹,徐东,李佳慧,陈欣,邹慧琴,闫永红.电子鼻联合支持向量机建立苦杏仁不同炮制品及走油程度快速判别模型[J/OL].中国中药杂志:1-8[2020-05-07].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00221.302.

  [3]拱健婷,王佳宇,李莉,徐东,丛悦,关佳莉,吴浩忠,邹慧琴,闫永红.基于电子鼻气味指纹图谱与XGBoost算法鉴别姜黄属中药[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4):5375-5381.

  [4]杨瑞琦,李佳慧,陈慧荣,俞越童,邹慧琴,闫永红.肉豆蔻药材霉变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4812-4815.

  [5]邵远洋,彭莲,俞越童,曹光昭,邹慧琴,闫永红.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技术的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方式喜马拉雅紫茉莉品质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08):1709-1715.

  [6]杨瑞琦,王西,陈慧荣,李佳慧,邹慧琴,闫永红.肉豆蔻饮片微生物计数检查方法研究及其在霉变过程中菌落总数的测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02):248-253.

  [7]曹光昭,林相龙,俞越童,陈慧荣,闫永红,邹慧琴.甘草止咳药效与其数字化颜色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07):1245-1250.

  [8]陈慧荣,林相龙,杨瑞琦,曹光昭,闫永红,邹慧琴.甘草颜色与HPLC指纹图谱信息相关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06):935-940.

  [9]俞越童,李健,曹光昭,陈慧荣,邹慧琴,闫永红.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糖和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05):679-683.

  [10]李阳,罗菊元,陈功森,李佳慧,邹慧琴,闫永红,赵婷.北京市零售药店姜厚朴饮片质量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8,32(02):58-61.

  [11]邹慧琴,闫永红,米文娟,李阳,闫军堂.96版《中药鉴定学》校正与勘误之近十年订正与发展[J].药学教育,2018,34(01):16-19.

  [12]李阳,彭莲,米文娟,徐东,李佳慧,闫永红,邹慧琴.不同产地、不同生产方式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性状和显微差异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01):146-150.

  [13] 徐东,苏玉贞,杨丽,拱健婷,赵丽莹,米文娟,李阳,赵婷,闫永红.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药物的先煎与后下之我见[J]. 世界中医药,2017,01:202-206.

  [14] 徐东,陶欧,林兆洲,米文娟,赵丽莹,拱健婷,李阳,闫永红.基于机器学习方法中草药电子鼻智能鉴别分类器的优化[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09):2323-2325.

  [15] 赵丽莹,拱健婷,米文娟,李阳,徐东,赵婷,闫永红. 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J]. 中南药学,2017,02:166-169.

  [16] 米文娟,林相龙,李阳,陈慧荣,闫永红,邹慧琴.甘草断面颜色与其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11):1829-1835.

  [17] 拱健婷,赵丽莹,Rudolf Bauer,米文娟,李阳,李佳慧,任智宇,徐东,赵婷,闫永红. “辨状论质”看中药材苦杏仁走油[J]. 中国中药杂志,2016,(23):4375-4381.

  [18] 汪萌,闫永红,朱广伟,邹慧琴,吴浩忠,拱健婷,赵丽莹.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电子鼻仿生技术在三七等级评价中的综合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08):3324-3329.

  [19] 李佳慧,拱健婷,赵丽莹,邹慧琴,闫永红. 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工艺[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02):370-373.

  [20] 林辉,牟银艳,赵婷,仁青加,李佳慧,彭莲,闫永红. 不同产地栽培及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分子鉴定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04):1427-1429.

  [21] 苏玉贞,王晨,邹慧琴,闫永红.三种地黄炮制品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比较[A].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第二届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开发与质量控制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100].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2016:10.

  [22] 苏玉贞,王晨,邹慧琴,闫永红.鲜地黄配方颗粒与其原料药材化学成分的一致性研究[A].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第二届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开发与质量控制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100].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2016:10.

  [23] 邹慧琴,李硕,陶欧,颜素容,林兆洲,赵丽莹,闫永红. RBF神经网络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在SPSS 17.0软件中的实现[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2:336-338.

  [24] 汪萌,闫永红,邹慧琴,朱广伟,赵婷,吴浩忠. 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对应性研究[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01:101-106.

  [25] 汪萌,闫永红,邹慧琴,朱广伟,彭莲,李佳慧. 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研究及镇痛效果与配伍比例相关性分析(英文)[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5:1767-1773.

  [26] 邹慧琴,拱健婷,赵丽莹,陶欧,李佳慧,任智宇,闫永红. 中药砂仁“品与质”电子鼻判别模型的建立[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04:513-518.

  [27] 任智宇,拱健婷,赵丽莹,李佳慧,邹慧琴,闫永红.电子鼻技术在硫熏菊花鉴别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1):2405-2409.

  [28]李志远,杨克旭,辛智鸣,陈安平,闫永红,张媛.中药西河柳及其同属易混品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03):584-586+770.

  [29] 邹慧琴,刘勇,陶欧,赵丽莹,李佳慧,拱健婷,闫永红. 基于BC属性筛选法电子鼻判别模型的优化及其在中药快速鉴别中的应用[A]. 中国商品学会.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鉴定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100].中国商品学会:,2015:6.

  [30] 彭莲,李硕,闫永红,邹慧琴,杨晓芸,李佳慧. 金银花气味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4,22:4383-4388.

  [31] 林辉,赵婷,仁青加,邹慧琴,李佳慧,彭莲,任智宇,闫永红. 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薄层鉴别方法学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2:2725-2730.

  [32] 邹慧琴,李硕,林相龙,苏玉贞,吴浩忠,闫永红. 基于色度学理论的甘草颜色数字化方法学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2:2681-2685.

  [33] 汪萌,闫永红,邹慧琴,刘勇,彭莲,熊吟,陶欧,颜素容,Rudolf Bauer,李佳慧. 高维数据的计算模型对菊科八味草药的气味判别(英文)[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5:1726-1729.

  [34] 林辉,赵婷,邹慧琴,彭莲,李佳慧,任智宇,闫永红.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不同产地栽培及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鉴别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6:1834-1837.

  [35] 彭莲,邹慧琴,李佳慧,戴待,许凉凉,闫永红. 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本草考证及种属问题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14,07:951-954.

  [36] 林辉,赵婷,仁青加,邹慧琴,任智宇,李佳慧,彭莲,闫永红. 不同产地栽培及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中葫芦巴碱含量测定[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12:76-79.

  [37]熊吟,肖小河,鄢丹,王伽伯,闫永红.综合量化集成的中药品质评控策略:中药效应成分指数[J].中草药,2014,45(01):1-7.

 

  6. 研究生招生与就业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4人。主要就业去向为国内外高校、医院、研究所和医药公司。